收藏者用放大鏡考究圖案線條是“撿了芝麻丟了西瓜”?
陶瓷市場
在近日周門北“彩虹會”舉行的“當代景德鎮陶瓷鑒賞與收藏”講座上,景德鎮的張學文教授表示,雖然國畫上瓷器給當代陶瓷藝術帶來新的視覺效果,提高了景德鎮瓷器的藝術地位,但是方向有所偏頗。他建議收藏者不要以畫面和色彩為收藏首要標準,而是要以造型為首,結合工藝、裝飾等來整體審美。
盡管張學文認同國畫藝術上瓷器給當代瓷藝帶來新的視覺,提高了景德鎮瓷器的藝術地位,但是他對于出現偏頗的市場現象頗有微詞:“市場上存在‘不會畫畫就不是一個好的陶瓷藝術家’的論點,我不太認同”。近來不少國畫家紛紛尋找創新,在陶瓷上畫起國畫,而市場也因此出現一波追捧的潮流。
張學文認為,國畫與陶瓷繪畫的“語系”并不同,陶瓷的圖案不是單純的繪畫,而是圖案化了的圖案,具有圖案式構圖。陶瓷藝術講究的是立體效果,而不僅僅是在陶瓷上畫畫。
他舉例說明“立體效果”:“瓷器上的圖案應該是無論收藏者從哪個角度欣賞,都能讀到完整的場景;不少瓷器從某個面看有完整的圖案,但一轉后面,或者是空白的或者是書法,那就不是完整的瓷器繪畫了!
鑒別:瓷器敲出金屬聲就是好瓷胚
“部分收藏者在鑒賞瓷器時,喜歡拿著放大鏡看瓷器繪畫上的線條,其實沒有必要”,張學文告訴收藏者們,“這種鑒賞方法就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。”為什么這么說?張學文發現,一般的收藏者收藏第一標準是畫面和色彩,但是他認為更重要的是造型:“正如觀察一個人通常從身材開始!
他認為,收藏者要學會鑒賞瓷器造型的流暢、簡潔大方并具獨特性:“簡潔不是簡單,一整條柱子固然單調;但如果有太多變化,又太造作”。他建議收藏者可以從器物上方往下看,最好成一平面,簡潔大方;如果是從瓶子的立面看,曲線要柔和有變化。
鑒賞瓷器第二標準是看工藝和材料是否精致。張學文說:“拿起瓷器敲一下,如果聲音清脆帶金屬聲就對了;如果是啞聲,證明這件瓷器沒燒‘熟’或者有破裂!绷硗,他發現,不少新的收藏者不喜歡太輕薄的瓷器,認為沒有分量。張學文認為這是審美觀發生了變化:“以前景德鎮陶瓷的審美標準之一就是‘薄如紙’和‘明如鏡’,現在有的收藏者追求厚重感,有的收藏者還追求啞光效果!
名家陶瓷網提醒:工重未必是好的藝術品
有的收藏者過分注重瓷器的裝飾性,甚至細致到用放大鏡察看圖案的線條,追求細致的“重工”。張學文卻認為收藏陶瓷要看整體效果:“工重未必是好的藝術品”。
上世紀80年代,為了在一個大型比賽中獲獎,廠里有幾十年經驗的車間師傅和張學文都全力以赴費勁心思。車間師傅用了3個月精雕細琢了一幅傳統牡丹圖;而張學文卻另辟蹊徑,用粉彩調油來畫,雖然線條相對粗糙,但是很有創意,最后獲得大獎。
“裝飾更重要在于創意新不新,有無個人明顯的特征,”張學文還強調要注意工藝材料與裝飾是否吻合,比如青花就要講究畫面與底的青白關系、濃淡關系和互相襯托關系,才能有層次感:“如果一大片青花間沒有白色的底作為點綴,畫面當然很雜亂!彼ㄗh收藏者對于瓷器的鑒賞不要只重繪畫,一定要綜合多方面進行整體鑒賞,才能提高收藏瓷器的綜合水平。